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go语言
这里,我并不打算引起语言争论的口水仗,我并不是什么大牛,对语言的造诣也不深,只是想通过自己实际的经历,来说说为什么我在项目中选择go。
其他语言的经历
C++
在接触go之前,我已经有多年的c++开发经验。主要用在游戏服务端引擎开发以及P2P上面,那可是一段痛并快乐的时期,以至于我看到任何的程序钉子问题都觉得可以用c++这把锤子给敲定。但是对于互联网项目开发来说,除非你的团队整体的c++技术水平nb,并且有很强的代码规范,不然真可能是一场灾难,更别说我们现有团队几乎没其他人会这玩意了。
本来,我打算在现有项目中的推送系统中使用c++,并用业余时间写好了一个网络底层库libtnet,但后来还是决定打住,因为没有人能够协助我开发。令我比较欣慰的是,libtnet有一个游戏公司在使用,现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即将放出去,我倒是很期待他们的好消息。
Lua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lua这门语言,并且还有幸接触并完善了云风在Lua 不是 C++中提到的那个恐怖的lua,c++粘合层。
lua真的是一门非常好的语言,性能高,开发快速。不光游戏公司大量使用,在互联网领域,因为openresty的流行,一些公司(包括我们)也开始在web端使用lua进行开发。(颇为自豪的是还给openresty反馈过几个bug)
但是,lua因为太短小精悍,功能库并不多,很多需要自己去实现,而且,写出高性能,高质量lua代码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另外,因为其动态语言的特性,我们也栽了不少坑,这个后续在详说。
Python
在我来现有的团队之前,他们就已经使用python进行整个系统的开发,甚至包括客户端GUI(这对客户端童鞋当时就是一个灾难,后来换成Qt就舒爽了)。
python的好处不必说,从数不清的公司用它进行开发就知道,库非常丰富,代码简洁,开发迅速。
但是,在项目中经过两年多python开发之后,我们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
- 性能,python的性能是比较偏低的,对于很多性能热点代码,通常都会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在我们的项目中,需要对任何API调用进行签名认证,认证服务我们开始使用的是tornado实现,但很不幸运的是,放到外网并没有顶住压力。所以我们引入openresty,将很多高频操作实现放到openresty实现,终于顶住了。
- 部署,python的库因为太丰富了,所以我们的童鞋引入了很多的库,个人感觉我们的童鞋可没有造轮子的兴趣。有时候发版本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忘记安装一个库导致程序无法运行。这可能跟我们团队没有成熟运维经验有关,后续通过salt,puppet这种发布工具应该能解决。
- 质量,通常我们都认为,因为python代码的简洁,我们很容易的能写出高质量的代码,但是如果没有好的代码控制手段,用python也仍然能写出渣的代码,我甚至觉得因为其灵活性,可能会更容易写出烂的代码。这可以说是我们团队的教训。
这里,我并没有喷python的意思,它真的是一门好语言,我能够通过它快速的构建原型,验证我的想法,而且还一直在使用。只是在项目中,我们的一些疏忽,导致代码不可控了,到了不得不重构的地步了。
Why GO?
前面说了我的语言经历,以及项目到了重构地步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会是go呢?我们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选择,譬如java,erlang,或者仍然采用python。我觉得有很多因素考量:
-
静态,go是一门静态语言,有着强类型约束,所以我们不太可能出现在python中变量在运行时类型不匹配(譬如int + string)这样的runtime error。 在编译阶段就能够帮我们发现很多问题,不用等到运行时。(当然,这个静态语言都能做到)
-
代码规范,很多人都比较反感go强制的编码规范,譬如花括号的位置。但我觉得,就因为强制约定,所以大家写出来的go代码样子都差不多,不用费心再去深究代码样式问题。而且我发现,因为规范统一,我很容易就能理解别人写的代码。
-
库支持,go的库非常丰富,而且能通过go get非常方便的获取github,google code上面的第三方库(质量你自己得担着了),再不行,用go自己造轮子也是很方便的,而且造的轮子通常都比较稳定。
-
开发迅速,不得不说,当你习惯用go开发之后,用go开发功能非常的快,相对于静态语言c++,开发的效率快的没话说,我觉得比python都不差,而且质量有保证。我们花了不到一个星期进行推送服务核心功能开发,到现在都没怎么变动,稳定运行。
-
部署方便,因为是静态的,只需要build成一个可运行程序就可以了,部署的时候直接扔一个文件过去,不需要像python那样安装太多的依赖库。
GO特性
go现在的这个样子,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我无法知道为啥google那帮人把go设计成这样,但是我觉得,既然存在,就有道理,我只需要知道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就可以了。
gc
GO提供了gc,这对于c++的童鞋来说,极大的减少了在内存上面犯错的机会,只是go的gc这个效率还真的不好恭维,比起java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有时候写代码,我们还得根据tuning来提升gc的效率,譬如采用内存池的方式来管理大块的slice分配,采用no copy的方式来进行string,slice的互转。
不过go1.3貌似gc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点让我比较期待。
defer
go的defer其实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对于防止资源泄露,defer可是一个很不错的东西,但是滥用defer可是会让你面临很严重的内存问题,尤其是像下面的代码:
for { defer func(){ //do somthing } }
别以为go会在调用完成defer之后就好好的进行gc回收defer里面的东西,在我们进行内存profile的时候,发现大量的内存占用都是defer引起的。所以使用起来需要特别谨慎。
但我觉得,这个go应该会稍微改善,在go1.3里面,也有了对defer的优化。
error
也许error是一个让人争议很大的东西,现代方式的exception那里去呢?但是我觉得error能够非常明确的告诉使用者该函数会有错误返回,如果使用exception,除非文档足够详细,我还真不知道哪里就会蹦出一个异常了。
只是,go又提供了类似exception的defer,panic,recover,这是要闹哪出。
其实这篇文章我觉得已经解释的很好了,go程序的惯例是对外的API使用error,而内部错误处理可以用defer,recover和panic来简化流程。
其实这倒跟我一贯的编程准则对应,在团队在用python进行开发的时候,我们都明确要求库对外提供的API需要使用返回值来表示错误,而在内部可以使用try,catch异常机制。
interface
go提供了interface来进行抽象编程。何谓接口,最通常的例子就是鸭子的故事,“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游泳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么这只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
在go里面,interface就是一堆方法的集合,如果某个对象实现了这些方法,那么该对象可以就算是该interface。使用interface,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实现非侵入式编程,进行模块功能的替换。
对于长时间沉浸c++和python的童鞋来说,一下子要用interface来解决抽象问题,可能会很不适应。但当习惯之后,你会发现,其实interface非常的灵活方便。
写到后面
在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go到底适用在什么地方,譬如我们现在也就将API服务使用go重构,我们可没傻到用go去替换openresty。
总之,go是一门很新的语言,国内也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吃这个螃蟹,也有成功的例子了,而我们也正开始了这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