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P、FP、TN、FN到ROC曲线、miss rate、行人检测评估

时间:2016-02-05 02:00:01   收藏:0   阅读:16551

从TP、FP、TN、FN到ROC曲线、miss rate、行人检测评估

想要在行人检测的evaluation阶段要计算miss rate,就要从True Positive Rate讲起:miss rate = 1 - true positive rate

true positive rate毕竟是一个rate,是一个比值。是谁和谁比呢?P

要从TP、FP、TN、FN讲起。
考虑一个二分类问题:一个item,它实际值有0、1两种取值,即负例、正例;而二分类算法预测出来的结果,也只有0、1两种取值,即负例、正例。我们不考虑二分类算法细节,当作黑箱子就好;我们关心的是,预测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匹配、偏差的情况。

TP:true positive,实际是正例,预测为正例
FP:false positive,实际为负例,预测为正例
TN:true negative,实际为负例,预测为负例
FN:false negative,实际为正例,预测为负例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考虑算法的预测结果对不对,还要考虑是“哪一种对”;我们还考虑算法预测错的情况,并且我们深究“是哪一种错”:
技术分享

OK,既然把TP、FP、TN、FN搞清楚了,那么看几个rate的定义。
TPR:true positive rate, 等于技术分享,又叫precision rate
FPR:false positive rate,等于技术分享
TNR:true negative rate,等于技术分享
FNR:false negative rate,等于技术分享,又叫miss rate
观察后不难发现,每个rate的公式,都是前技术分享,#表示number,即统计数量。
而结合前面画的那张图,容易发现,每个rate公式还可以通过画图理解:每个rate都等于技术分享,虽然这么说起来不严谨,赫赫但是形象化的理解更容易记住。
还有一点:fnr+tpr=1, fpr+tnr=1
其实后面使用到的,更多的是fnr,俗称miss rate,作为ROC曲线的纵坐标;而横坐标则取fpr

理解阈值
再次考虑二分类问题。你说,真实世界会存在严格的二分类吗?就说人的性取向,有的人也是“徘徊不定”的,这样的人真是让人头疼但是必须想办法处理掉。因此设定一个阈值:根据这个人的一系列举动,给ta的性别累计打分并最终映射到[0,1]区间(得到score),然后比如设定阈值t为0.5,若score>t=0.5,那么ta是男的;否则是女的。
回到理论上,每一个需要预测的变量,其取值都可以根据阈值进行划分。对于二分类,我设定阈值t,当某个item取值大于t,就判定为正例(positive),否则判定为负例(negative)。
也就是说,我手头有一堆预测得到的数据(甭管我用的是哪种机器学习算法),我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能得到不同的TP、FP、TN、FN取值,相应的TPR、FPR、TNR、FNR取值也产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我就可以通过图像显示出来:对于一个确定的阈值t,FPR和TPR是确定的,得到一个(fpr,tpr)元组;将阈值从0到1变化,当t=0时所有预测结果都大于0都是Positive所以FP=TP=1,FN=TN=0,fpr=tpr=1,得到(1,1)点,当t=1时所有预测结果都小于0都是Negative所以FP=TP=0,FN=TN=1,fpr=tpr=0,得到(0,0)点,t取(0,1)上的值时则fpr和tpr都在0到1之间变化,且不难发现:当t增加,#FP也减小,#TN增加,则fpr减小;当t增加,#TP减小,#FN增加,则tpr减小。也就是说,当阈值t从0变化到1,fpr和tpr也单调减小,从(1,1)减小到(0,0)

呃,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大多数我看到的文献,都是画出fpr和tpr的图像,而把阈值本身省掉了,得到ROC曲线:
技术分享

Anyway,我们继续,我们的目标是搞清楚行人检测评估中的miss rate怎么算。等等,好像已经出来了:miss rate = 1 - true positive rate,那么对应的YoX图像,也就是miss rate - false positive rate图像,就应当是单调下降的曲线。

绘图
干巴巴的说什么单调增加单调下降缺少直观印象,有代码有绘图才是正道~
我使用的是Caltech行人检测数据集网站主页提供的matlab工具,因为想要搞明白的miss rate是在pedestrian检测中作为评价标准出现,而这个Caltech数据集以及matlab工具都是行人检测中会用到的工具。废话不多说,下载好这个toolbox后打开并添加到path中,进入matlab目录调用plotRoc函数就能玩了,比如:

1.k=2; x=0:.0001:1; data1 = [1-x; (1-x.^k).^(1/k)];
2.k=3; x=0:.0001:1; data2 = [1-x; (1-x.^k).^(1/k)];
3.hs(1)=plotRoc(data1,struct(‘color‘,‘g‘,‘marker‘,‘s‘));
4.hs(2)=plotRoc(data2,struct(‘color‘,‘b‘,‘lineSt‘,‘--‘));
5.legend( hs, {‘roc1‘,‘roc2‘} ); xlabel(‘fp‘); ylabel(‘fn‘);

技术分享

图中纵坐标标记为fn,其实是fnr(false negative rate),也就是1-tnr。fnr俗称miss rate。而横坐标fpr(false positive rate),也可以用FPPI(False Positive Per Image)或者FPPW(False Positive Per Window)来表示。

OK,总算搞懂了:要想绘制行人检测的evaluation阶段的miss rate - FPPI图像(roc曲线),需要有带annotation的测试图片(提供作为ground truth的object window的bbox坐标),并且用某个算法(各种机器学习模型都行,看效果了)对每个测试图片算出若干bbox坐标:前者(技术分享)作为“实际取值”,后者(技术分享)作为“预测取值”,当阈值t从0变化到1,每个预测取值也会变化,从{TP,FP,TN,FN}中取值,而在任意一个t的取值上,FPR、FNR(miss rate)都可以通过统计#TP,#FP,#TN,#FN后算出,因而就能得到plotRoc绘图函数所需的参数D,进而绘制出ROC曲线勒~

 
评论(0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8772号-2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